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Be Water- My Friend



出差的日子,假日因為不用帶小孩,所以突然多吃很多時間可以看電視,上網或是看書.所以你可以發現部落格的篇數突然可以量產.
星期日早上看Discovery在介紹李小龍,因為我們出生前他就已經上天堂,所以都是痛過媒體的報到來了解他.這次Discovery剛好連續數小時完整的報導,並且深入探討堆各行各業的影響力.(音樂,藝術,電影,黑人音樂,舞蹈甚至少林禪修).也可以在影片中看到李小龍的親口談話.
他推廣截拳道武道哲學,旨在指引人走上自我解放、思想解放、心靈解放的自由之路。他有句話令我印象深刻:"Be Water!" 這是他到美國進修後的心得!除了是武術動作像水一樣流暢外,做人做事也像水一樣做什麼像什麼,就像水倒入杯子,就是杯子的樣子;倒入瓶子就是瓶子的樣子!法國流行的"酷跑"就是奉行"Be Water" 式的,流暢跑步運動!
他還提到要忘記野心,學習失敗與Death.
"If you put water into a cup, it becomes the cup. You put water into a bottle and it becomes the bottle. You put it in a teapot it becomes the teapot. Now, water can flow or it can crash. Be water my friend."

PS.
李小龍英語Bruce Lee1940年11月27日晨7時12分[1]1973年7月20日),原名李振藩乳名細鳳,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為美籍華人,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身高173公分,體重64公斤。他是一位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全球範圍內具有影響力的著名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世界武道改革先驅者,也是截拳道武道哲學的創立者。

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

有點年紀的~

最近因為新案子在GO, 所以又重返大陸來體驗台幹生活,像當兵一樣每天來往宿舍與工廠之間.醒來工作,累了睡覺.
昨天工作到八點,然後就跟幾位一起出差的同事在宿舍餐廳吃晚餐.當然又開始八卦起來,討論起每個同事的"特質".也順帶提到最近公司接不少新案子,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各部門開始再招兵買馬.
我們PM部門當然也不例外,包打聽的草莓同事們當然會掌握第一手最新消息,即時放送.他們說最近會新來一個"有年紀的PM",我便好奇問:"有年紀,40歲嗎?"他們回答沒那麼老!大概是67~68年次吧!
Shock!原來6年級後段班對七年3~4班的人來說,已經是"有點年紀了"
雖然,父母在不言老;對20代的人來說,我是上年紀的ㄌ!
六年五班的上年紀的部落格...

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大公司小故事~江湖二三事

我身在江湖,江湖卻沒有關於我的傳說~

來Q一個月了 也終於有些比較Close的同事
每天因為坐交通車的關係8點就會到公司,剛好可以跟早到的同事一起吃早餐聊是非.
藉由閒聊的過程也慢慢接觸到一些組織上的小故事(俗稱: 八卦).
當然自然而然會好奇我這個位子之前的人為什麼會離開?
因為不滿SQA/IQC進料屢屢犯相同錯誤,明明知道進料不良還硬上SMT打線.所以就跟工廠MPM打架, ”聽說”中午發生下午就被停職,隔天就飛台灣,然後公司刷卡就刷不過了…
當然還有坐我隔壁Ms.C 的一些風花雪月的故事…小弟就不在這搬弄是非了. Need to mind myself business.
大公司如果待的夠久,應該可以挖掘 DIG 更多民間軼事吧.有的話一定不吝分享!(就像我待CEC工程知道CEO 的女兒的爸爸是隨...)

Last but not the least,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到王力宏的"大城小愛".

辦公室裡總有一些好人,也藏著一些壞人.就像電子學裡有正電和負電一樣,It is Normal!記得新到一個陌生環境,要巴著那些好人,才可以活的久.Be Survivor!

(後記:就像金庸小說裡有所謂正派或是邪派;不過正派裡會存在著壞蛋,邪教裡也會有好人...like 殷素素?)

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閱讀分享-質問力

這是去年年初買的書,最近才又花時間把他看完(以前買書總是看一半,現在難得享受看完一本書的完整感).
大前研一最近在台灣顧問界還蠻紅的,最近很多日本人也會從日本以外的地區紅回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也是另一個例子.
以前在大陸工程,殷琪也很重視工程師會不會”問問題”,問問題表示你有在思考,表示你有再關心這個議題.
如果你會問對問題,就本是你對這事情這專案有明確的目標.(這又是另外一本書—“發現問題的思考術” 在探討的內容).



大前先生這本書主要在培養質問力,藉此讓大家不再只根據政府、媒體或分析師的說法行事,而用自己頭腦思考與判斷,在發現問題後有追根究底的能力,不再做出後悔的決定。
  你還在為錯誤的決定唉聲嘆氣嗎?
  面對不斷下滑的經濟窘境,你感覺到無力嗎?當政府與媒體不斷釋出許多利多消息時,你真的要相信嗎?
  聯強杜書伍先生說現在是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資訊過多,讓人膚淺”,因為資訊也會泡沫化,事務常被粉飾或是層層包裝,行銷包裝後的產品或是新聞故事,又進一步借媒體散佈訊息或是非常主觀的觀點(三立和中天就非常不同 哈哈!). 所以遇到事情能清楚的思考及檢視,就可以增加保護自己的免疫力,以免自己被錯誤的觀念或訊息包圍.
  看到似是而非的雜誌報導時,你是否會先思考這背後是否有利益上的糾葛?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要如何掌握先機?該如何準確判斷?這當中的智慧,需要你我認真去學習。往往一個小小的決定,就能夠成為首富和新貧的分界線。
  大前研一說:「世界在一九八五年之後就變了。過去照著社會期望過活的人,或許還可以在買房子、付貸款、送小孩上學、靠退休金過活的日子裡安穩度過一生。然而,這種『跟著大家走』的安全年代早在一九八五年就結束了。現在是凡事都得靠自己、在不見路徑的黑暗中摸索的競爭年代,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必須擁有開創新路的能力,而這種尋光能力正是質問力。」
  這本書主要在培養現代人極為缺乏的質問力,藉此讓大家不再只根據政府、媒體或分析師的說法行事,而用自己頭腦思考與判斷,在發現問題後有追根究底的能力,不再做出後悔的決定。同時也希望藉由這本書,讓大家了解質問力已是當今社會愈來愈重要的能力。
關於日本人的英文,大前分析是:日本人以前不肯用外師當主教者,外師只能當助教,永遠缺乏第一手的教學;日本人教英文,著重在抓錯,像拼音錯誤、文法錯誤等等;要學好英文,應該是學歐美的作法,重視「以英文傳達想法,其它都是次要的」他還舉了自己上Larry King 的例子,用金字塔式的邏輯來回答問題.就是先說結論,再補充理由.
所以日本人其實很厲害,但是很少看到日本人在媒體上用英文闡述相關意見或建議.
台灣的生育力也在下降中(1976一年產出40萬隻龍子,2009卻只有19萬隻牛寶寶),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菁英/精英可以繼續把台灣的經濟撐起來!希望大家都學會問問題!
Ask right questions, to right person, at right time.
質問があります!


PS.我對生育力低下(平均每位婦女生1.0位baby)也很有意見,之後再跟大家分享.

2010年1月14日 星期四

House & Home

記得當年聯考英文的作文題目是 :"House and Home", House /房子只是一個殼子,有了家人與愛才形成一個溫暖的家/Home.很慶幸2009/9/20自己做了最佳的決定,不會讓幸福人生的路偏了方向.
以下分享一篇黎老闆文章,也希望黎老闆把這樣的醒悟拿來反省社會媒體人.哈!不要把台灣社會攪爛了.(還好商業週刊的發行量還是大於水果周刊!)


黎智英/五十九歲的覺悟
文章來源:商周出版 發表時間:2010/01/13
文/黎智英
我認為,只要做事夠拚命,成功是不難的。事業有成雖然不難,然而想在做事拚命與做人得宜之間拿捏平衡卻是非常困難的。倘若成功的代價是犧牲家庭溫暖、夫妻感情和兒女親情,你還會拚搏嗎?
有些人為了追求成功,不顧一切的拚命工作,忽略了家庭和兒女,把這視為理所當然。心無旁騖地專注投入工作是對的,可是不少人卻往往將家庭視為公司的一部分,跟老婆分工合作,她管內我管外。總之給夠家用,便履行了做丈夫的責任;若能為家人提供好的生活條件,便是個好丈夫。
這些為了工作將親子關係視為上司與下屬一般的人,只會對子女下命令,不會溝通;親子之間,在物質的賞罰之外,完全沒有精神的鼓勵和情感的撫慰。夫妻感情、兒女親情通通變成了利益交換、市場買賣,這又還成個家嗎?事業成功並非生命的一切,可是不少人為了事業的成功卻付出了一切。
如今市場全球化,給世界帶來了空前的物質繁榮,讓億萬窮人翻身,但也加劇了競爭。今日再也沒有一個安穩、平靜的工作環境,也沒有什麼中庸之道。只有fast track和slow track之別,只有在fast track上的人才有較好的薪酬待遇、較多的機會。可是要走上fast track,卻往往要作出很大的犧牲。
《財星》雜誌(FORTUNE)曾有則關於多明尼克‧歐爾(Dominic Orr)先生的封面故事。歐爾先生是在香港長大的澳門人,他在矽谷大有來頭,事業非常成功。可能是從歐爾先生身上我彷彿看見了自己從前的影子,也可能是家庭對我來說真是太重要了,因此歐爾先生為了工作一步一步地毀掉婚姻、家庭的過程,令我觸目驚心,感同身受。
歐爾先生是個工作狂。他一天只睡四個小時,工作十八至二十個小時。有時回家早了,也只顧著回覆電郵,用電話談業務或者招募新人。工作讓他神情緊繃,脾氣變壞。他不跟家人交談,碰面也不多望一眼。跟家人只有爭吵衝突,覺得他們是工作的絆腳石,對他們大聲吆喝。
就算是星期六或星期日從外地洽公回來,一下飛機,他也直奔公司開會,不回家與家人團聚。一般人有了孩子,通常都會稍為放慢腳步,陪陪孩子,享受一下家庭生活。歐爾先生的眼中則還是只有工作。當他在惠普電腦公司(Hewlett-Packard)工作時,女兒在香港出生。太太分娩後的第二天,他便丟下初生的嬰兒,和身體、心靈同樣脆弱、極需丈夫陪伴愛惜的老婆,飛往加州與公司總裁見面(時至今日,提起這件事,他的前妻依然非常怨忿)。
翌年,他母親去世,第二天他便飛到外地參加營業會議;為了等他,他母親的葬禮要延遲三天。當時他完全不覺得這些做法有什麼不妥,男人就是要以事業為重嘛。
歐爾先生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做生意的,自小便習慣了祖父和父親整天在外工作,家裡只有女人和傭人。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倫理價值觀長大下的他,認為男人結婚、有孩子,丟下家庭專注於工作是天經地義的事。後來,他父親罹患癌症去世,家道隨而中落,意識上(或潛意識上)他想重振家聲。因此對他來說,拚命工作不僅是為了事業有成,更是他的天職了。
歐爾先生的事業無疑有成。離開惠普後,他擔任過幾間新創的高科技公司總裁,賣了公司給加拿大的北方通訊,更讓他賺了好幾億美元。事業和財富都有了,家庭卻破碎不堪。為了兒子的學業成績和電話費用,父子倆大吵一架,完全沒有溝通。女兒看到父親和哥哥爭吵便躲起來,不敢跟父親見面。太太和他貌已不合,神則更遠。直到她知道他有了外遇,關係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有一晚,他罕見地回家吃飯,碰巧兒子跟女友鬧分手,在電話上糾纏不下,一家人都等著兒子開飯,他怒不可抑,大聲叱責兒子,威脅要拿走他的電腦。深受與女友分手折磨之苦,再受到一向冷漠的父親叱喝和威脅,兒子又怎能不怒火中燒?當下他立刻想報復,想要毀滅他心愛的東西。
於是,晚上趁家人都熟睡了,兒子拿起壁爐上的火鉗和滑板走進車庫,用火鉗砸打父親的愛車日產Infiniti,連門柄也打掉了。再拿起滑板,用鋼輪對準車的每一塊鐵板,用力撞擊,非得造成最嚴重的損壞不可。
第二天,天未亮歐爾先生便開車趕赴一個早餐約會。他全神貫注在工作上,絲毫沒覺察車身的損壞。一個小時之後,早餐會結束,他才見到愛車千瘡百孔。那一刻他驚愕得暈眩,眼前看見的不是千瘡百孔的坐駕,而是千瘡百孔的家。他覺悟到,為了事業,他在fast track上失控了開overdrive,全神貫注往工作中去,心甘情願地犧牲了家庭。眼前這輛破車是這個選擇的後果,他知道要彌補全家人。
可是,覺悟來得太遲了。那時太太已決定離開他,搬出去的時候,她狠下心將一雙兒女留下,因為她知道,帶走一對子女,他們將從此失去父親;不帶走子女,那麼他們還偶然有機會見到父親。她寧願住得近一點,每天下午回來照顧兒女,給他們煮晚餐,然後帶著滿臉淚水開車離開。家是破碎了,大家仍拚命地維繫親情。
人之初性本善。覺悟了的歐爾先生決定走出只有工作、沒有生活、暗無天日的窄巷,尋找人生的光芒。他辭掉了工作,學習園藝和廚藝,煮飯給兒女吃,開始學習照顧家庭。兒子學業出了問題,他跟兒子一起到日本學習日文三個月。他說這段日子是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歐爾先生一直要做個完美的人。不過,他心目中的好僅是做個好上司、好同事。見到破車的當下他才明瞭,一切是從家庭的溫暖開始,只有在家人愛的烘焙下,才會對別人有憐憫之心,才會有愛。當不成妻子的好丈夫,又豈會在公司當個好同事?當不成兒女的好父親,又豈會是下屬的好上司?愛心是從家裡培養出來的。
歐爾先生後來返回工作。他還是像過去一樣的拚命,但心裡多了家庭和兒女,這種牽掛令他在百忙之中還跟兒女維持親密的關係。牽掛之情自然使他非擠出時間來關心兒女,分享兒女的快樂和痛苦。這點關心讓他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中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不少人把「工作之餘要負起社會責任」掛在嘴邊,卻沒有多少人會說在工作之餘,要關心、愛護妻子和兒女,負起對家庭的責任。家庭尚未照顧好,便想慷慨、偉大無私到要拯救整個社會,這樣的人是不是太無情和虛偽了嗎?
家庭破碎,卻攬著事業成功的光環而自豪,這樣的成就不是太空虛了嗎?我們努力工作,為的不外乎生活快樂。沒有家庭溫暖、夫婦感情和兒女親情,這樣的人又會快樂嗎?真正成功的人,都能在家庭和事業之間取到一個美好的平衡點。
PS:收筆之際,我剛好五十九歲。Alleluia!文章來源:《創新求存》,商周出版

結論: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不過人都好像要經過大風大浪才會選擇回到原點...

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中時社論分享~ECFA的反思:重尋農業競爭力

所謂:"給他魚不如教他漁!"國家政策跟教育小孩一樣,不能過度保護!
2010-01-14 旺報 【劉志偉】
 ECFA關於農業議題的論述攻防早已成為一場荒謬的爛仗。官員不斷宣示保證將持續禁止中國大陸830項農產品進口,政府亦透過媒體不斷播放只見空洞口號、毫無實質內容的廣告,反對人士則抓住農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感大做文章。可悲的是,雙方持續攻防的焦點不可必然地集中於台灣農業與農民的「保護」層面,卻無助於台灣農業競爭力的提昇。表面上正、反雙方充滿了歧異,但兩邊實際上卻有著高度的相似性:一方面雙方似乎都一致默認台灣農業不堪一擊,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保護機制;另一方面雙方顯然也都遺忘,積極提昇台灣農業的競爭力、建構明確的農業願景與發展藍圖才是治本之計。
 農政單位施政過於被動
 農政單位的職責不僅僅是主管農業發展事務,更需規畫發展方向、擬定長期計畫。若以此角度作為判準,農委會近30年來的表現幾近乏善可陳。
 1980年代經濟自由化的浪潮開始席捲全球,台灣農產品市場的大門被迫逐步開放。然過去眾多經驗卻顯示,台灣的農政單位僅能提出被動的消極措施,從未見積極的應變策略。1987年當美國要求開放火雞肉進口時,政府以台灣土雞更好吃的理由安撫農民;冷凍豬內臟被迫開放時,則以台灣民眾偏好溫體豬肉的藉口自我安慰;加入WTO、開放稻米進口之後,農委會乾脆進一步擴大稻作休耕面積。
 歷次重要的農產品開放進口均一再暴露農委會的被動性格及其於前瞻性業務規畫的無能,農委會只會制訂不要輸得太難看的政策,卻毫無應戰的膽識與謀略,此次ECFA所引發的疑慮事實上是過去歷史經驗累積的結果。
 被動有餘之際,農委會的「積極」政策更讓人搖頭。關於ECFA的政策說帖中,農委會雖表示將掌握兩岸直航契機,積極拓展大陸市場。但細察政策措施,卻僅有辦理「台灣水果節」或農產品公關宣傳活動,對實際產銷毫無幫助可言。農委會似乎缺乏為台灣農產品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
 官方該重讀台灣農業史
 過去台灣曾是全球第二大的豬肉出口國,1996年豬肉產品出口總值更達16.9億美元。1997年3月口蹄疫的爆發重創養豬產業,列為疫區的台灣被禁止出口豬肉。當時農政官員雖曾誓言將落實防疫政策,迅速恢復台灣豬肉出口,重建養豬業的春天,然13年後台灣仍未能從疫區除名。口蹄疫防制破功一部分出於少數豬農守法精神不足,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相關施政從未落實所致。
 台灣農業確實需要一定程度的保護,但絕非脆弱到不堪一擊的狀態。作為整體經濟的一部份,台灣農業亦需共同升級轉型並增加競爭力。ECFA引發的農業爭議一方面又再度證明各界對農業議題所抱持的悲觀主義態度,另一方面更暴露農委會營運籌畫台灣農業發展的無能。
 1960年代農復會為發展養豬產業,不僅積極輔導農民改變養豬方式,協助國內飼料工業與現代化屠宰場的建立;農復會官員更親自前往日本洽談,獲得開放台灣豬肉進口的允諾,同時親自於日本屠宰場學習豬肉的分切方式,以掌握日本消費者的偏好。台灣的養豬產業也得以於1970年代蓬勃發展,並於1980、90年代大放異彩。對照半世紀前農復會的作為,農委會諸公與其在ECFA議題上浪費唇舌,不如多花點心思重讀台灣農業發展史吧!(作者為中研院社會所博士後研究)

給大家參考囉,順便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馬先生,What/How will you deal with this?

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Home-牛說:還沒看見草地就被吃下肚了! 哞~


最近公司在播放盧貝松監製的環保影片,希望大家可以為保護地球有限資源盡一份心力.
官方說法--國際攝影大師亞祖貝彤(Yann Arthus-Bertrand)為我們帶來他走訪超過五十個國家,全由空中俯瞰所拍攝的獨特畫面,分享他的驚奇與憂心,他的作品,立下一個我們必將共同重建的浩大工程基石。
個人想法:地球的過去我們來不及參與,地球的未來我們千萬別毀滅它了!
此生還沒有機會去兩極,藉由影片看到整個生態環境及氣候的劇烈變化,真的覺得人類很渺小,但是又對環境影響如此大.你可以【吃素!環保!救地球!】,或是幫忙節能減碳(多用LED燈或是開始試用太陽能等綠能產品...).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網站)◆生產一公斤牛肉 產生 36.4 公斤碳◆不吃肉一天 平均減碳 4-7 公斤◆開車一公里  產生 0.25 公斤碳◆騎車一公里  產生 0.062 公斤碳◆開冷氣一小時  產生 0.621 公斤碳◆開電扇一小時 產生0.04554公斤碳◆搭一層電梯  產生 0.218 公斤碳
回應一下標題~
因為現代飼養牛的方式已經不像古早一前那樣用放牧,因為需要大量生產來產生大量收入,所以很多是像養豬一樣,直接關起來餵穀物(欄牧式畜養牛),不是放牛吃草(放牧式畜養牛)!所以我才說,很多牛根本沒看過草地就被宰了!這跟打生長激素的雞或豬是類似的道理!快快長大好賣錢,管你有沒有害處.
不過說到要吃素,最近接觸永豐餘生技才知道有些農夫為了盡快收成也會用一些"科學"的方法讓水果(EX.柳丁)或是蔬菜快快收成.我沒有去驗證,只是這樣的世界太恐怖啦!有機有時也是假有機!
另外,現在自己也不開車了,每天搭公司的交通車上下班!保護地球也保護自己的荷包!

不管是地球暖化還是冰河期到來,我把這一切看成是"氣候的變遷"還有"有限地球資源的耗竭/浩劫",都需要從多方面努力來尋求最佳解!能省則省吧!
(HOME線上觀看網址:(全球官網) http://www.youtube.com/homeproject)

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TOEIC大不易~Chinglish,Taiglish,Inglish,Singlish...

之前找工作發現現在公司都會要托益(TOEIC)成績,所以特地利用長假去考一下,順便看一下自己實力到哪裡.考了才發現廣達和友達的英文測驗其實就是TOEIC的精簡版.
長假中去考ㄉTOEIC也在最近放榜了,撇開自己的成績不談,到是有很有趣的統計數字跟大家分享.就是比較亞洲各國的TOEIC程度.不說英文程度是因為這只是一項考試,其實跟實際英文實力應該還有段距離(因為只有閱讀與聽力).

跟誰比?當然是日本與韓國啦! 韓國高中生很強悍喔!
三國學生族群分類,TOEIC成績比較表:

Source: ETS website
我之前還有看到印度平均分數是800,不過我一時間找不到該資料. 最近有本NHK寫的書在介紹印度佬,據說每年產生2500萬中產階級,加上超級數學頭腦,IIT可是比美國MIT還難進.除了擅長數學的國民性之外,獨立後的印度還創造了超級菁英教育的體制,希望藉由科學技術來振興國家,其中的代表就是IIT--印度理工大學。這種獨自進行、徹底鍛鍊邏輯思考的教育方式,培育出了為數不少的IT精英。配合全球化的趨勢,世界正在轉變成努力終將獲得報償的世界,印度做為其中的代表選手,正在展露頭角。
大家都在擔心以後老闆是大陸人的當下,說不定是印度佬喔!
Anywar, just a reference!參考囉!
My Grade=1110000100 (二進位) ^_^
BTW(By the way),感謝行天宮圖書舘提供優質讀書環境!

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

食物分成六大類~2010 Goal

新年要有新希望新目標,所以我設定2010年要把”三寶身體”調養好.因為生命中貴人的出現,讓我找到好的瑜珈老師,讓我找到好的營養保健食品,在老婆愛人的安排下,也找到好的食物調理師.萬事俱備,只欠我自己持之以恆的執行.因為總膽固醇總算從230降到204,離標準值200就差一點點了,革命尚未成功,肉腳仍須努力!
大ㄚ頭讀的最新一本書是”食物與營養”,所以他每天都在大聲朗誦~食物分成六大類,吃的均衡才健康! 依照食物的營養特性﹐營養專家將食物分類(台灣把食物分成六大類)﹐並建議各類食物的每日攝取量﹐在美國有飲食金字塔﹐在台灣有每日飲食指南﹐提供給一般健康成年人應用。

美國的金字塔飲食指南也提供了類似的理念:五穀根莖類被放在金字塔最底層﹐代表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食物﹐也呼應前文「吃飯配菜」的理念。蔬菜水果擺在第二層﹐代表它們必需被充分的攝取﹐以攝取充足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第三層是奶類及肉類﹐它們不宜過量攝取﹐但也要夠。吃肉不過量絕對是對自己健康有益的﹐站在生態學的角度來說﹐也可以減少地球的負擔。至於油﹑鹽﹑糖﹐被放在金字塔的最頂端﹐它們必需控制攝取﹐以預防成人慢性病。
如此您就可以審視自己的飲食內容﹐是否肉吃得太多而蔬菜吃得太少?是否生鮮食物吃得太少﹐而加工食物又吃得太多?是否不自覺的吃下一堆零食和含糖飲料﹐正餐卻常常「隨便亂吃」?是否外食頻率過高﹐家裏開伙的機會太少…?是否對特定食物有偏見﹐或是道聽途說了些所謂的食物禁忌﹐而使自己的營養攝取不均衡?
上述情況在現代社會是很普遍的﹐解決方法有二:一是調整自己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二是視個人需要適量攝取營養輔助食品。不管採用那種作法﹐都應該以正確的營養常識為基礎。
不過,展望今年我的營養與保健仍面臨很多挑戰,因為新工作需要常出差大陸,大陸的食物通常多油多鹽,用什麼油用什麼鹽也多來路不明,所以這將是一大挑戰,need a proper solution! However, 追求健康 時時提醒!
PS.才說了嘴就打了嘴!因為下午吃太多麻油雞晚上就腹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