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90%的病自己會好

最近中了顏面神經麻痺,又開始關心"健康"起來,在公司的書局買了這本書

首先,他將「健康」與「疾病」的概念作了非常棒的詮釋。接著他將人類的疾病進行分類如下:
  第一類疾病:看不看醫師都會自動痊癒(佔日本日常診療業務的7至9成)。
  第二類疾病:看了醫師才會痊癒,不看醫師就無法痊癒。
  第三類疾病:看不看醫師都不會痊癒。

自己覺得蠻有道理的跟大家分享與一起實踐. 

他的其它大膽批評包括如下:
  (1)患者等候三小時卻得到看診三分鐘;(如果你喜歡去大型(教學)醫院...)
  (2)不太需要的檢查做了一大堆;
  (3)高價及高科技的檢查做了太多;
  (4)吃了一大堆不需要吃的藥物。

有沒有覺得心有戚戚焉!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膽固醇過高、肥胖、痛風、便祕、胃潰瘍、頭痛、腰痛、過敏、失眠、自律神經失調……這些佔門診百分之九十的病,實際上不必吃藥就會好,你能想像嗎?

  岡本裕是日本腦外科醫生,同時專長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與研究。他最出名的就是「盡可能不開藥」,但他治療與給過建議的慢性病及癌症病患,復發率卻很低,這是怎麼辦到的?

  本書在日本九個月就暢銷三十萬冊,是作者岡本裕醫師二十多年診療觀察的經驗結晶。他指出:當個「聰明」患者,比當個醫生眼中的「好」患者,你得到痊癒的機率更高。關於看病吃藥,他指出——

  ◎ 「好患者」就是會定期回診的病人,因為會替醫院帶來穩定收入。
  ◎ 不是不吃藥,而是吃藥要有期限,如果一直吃不好就要檢討原因。
  ◎ 血壓高未必需要吃藥,壓力大、作息亂才是腦溢血主因。
  ◎ 血糖標準降低,於是糖尿病患者暴增幾百萬人,但並非都需要吃藥。
  ◎ 膽固醇愈低愈好?其實膽固醇在二二○至二八○mg/dl的人,最長壽。
  ◎ 新陳代謝症候群根本不必看醫生。
  ◎ 連醫生都未必知道,腸子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
  ◎ 制酸劑並不能治療胃潰瘍,原因何在?
  ◎ 常吃頭痛藥會刺激交感神經,可能引發其他疾病。
  ◎ 腰痛別穿緊身搭,更別馬上貼痠痛貼布。
  ◎ 過敏、溼疹,不用擦藥膏,多攝取發酵食品就可以治好。
  ◎ 抗憂鬱藥物可能讓人更不開朗。
  ◎ 晚餐不要太晚吃,就能改善失眠。

  岡本醫生提出幾點養生的好習慣。他說,想要不生病,最好能—

  ◎ 別讓養生成為壓力,再養生的食物,吃起來好吃才是最基本的。
  ◎ 量量體重,就能看出營養是否失衡。
  ◎ 坐姿不前傾,就能改善很多疼痛症狀。
  ◎ 按摩手指,就能維持自律神經的平衡。
  ◎ 按摩小腿部,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環。
  ◎ 按壓百會穴,刺激分泌內啡□,提高自癒力。
  ◎ 洗澡冷熱水交替,能遠離感冒。
  ◎ 把看電視改成每天散步一小時或六千步,半年體重九十變六十。
  ◎ 睡覺不只是休息,睡足七小時才能徹底修復人體自癒力。
  ◎ 不可以用病患的身分去看病,而要以顧客或朋友的對等身分。
  ◎ 聰明病患會設法讓醫生講出「因為你是私下問,我才會老實說」的醫療建議。

  …………

  這14種提高自癒力的生活習慣,有多達2400名癌症與慢性病患在使用,就算不全部執行,只做到六、七成結果一樣很顯著。他的臨床數據顯示:病患在淋巴球數的增加、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存活率的提升,都得到顯著的改善。


首先,他將「健康」與「疾病」的概念作了非常棒的詮釋。接著他將人類的疾病進行分類如下:
  第一類疾病:看不看醫師都會自動痊癒(佔日本日常診療業務的7至9成)。
  第二類疾病:看了醫師才會痊癒,不看醫師就無法痊癒。
  第三類疾病:看不看醫師都不會痊癒。

  岡本醫師將罹患第一類疾病的患者戲稱為「肥羊患者」、包括新陳代謝異常、過度壓力、不良生活習性、環境因素干擾,以及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諸多疾病。

  岡本醫師的論點是:這些疾病不需吃藥,只要調控這些因子就能得到「體內平衡」而自癒。吃藥反而會破壞體內平衡、抑制腸內淋巴系統的正常免疫功能,進而阻礙自癒能力。

  個人認為這個論點只能針對「環境因素」及「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第一類疾病的一部分有效而已。另外,岡本醫師所推薦的健康食品及益生菌在健康促進所扮演的角色仍然未定,需要更多的科學證據才能證明。

  在我個人有限的知識中,認為人類的疾病繁多,其病因更是錯綜複雜,包括基因(先天性遺傳體質)、環境因子、感染及體內恆定狀態的破壞、自體免疫反應、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失衡……等眾多因素所引起。另外,還有更可怕的細胞基因突變所引起的惡性腫瘤在威脅我們。

  現今的主流醫學的核心價值是「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但是對於患者的身心調適及生活品質的提升稍嫌不足。因此,每個時代在主流醫學之外都另有「替代醫療」出現,用來撫慰憂慮、徬徨、及無助患者的心靈。

  現代醫學之父、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醫學院威廉.奧斯羅教授的傳世名言:「醫學是一門機率的科學。」至今仍是為醫療上的最高指導原則。任何疾病即使經過高科技的檢查、高價的3D影像分析、高明醫師的邏輯推理,所下的診斷及治療仍然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可見醫學仍有很多的盲點存在。

  岡本醫師所指出的不用吃藥、只需維持體內平衡的第一類疾病,自古以來占門診患者的40%左右,另外30%左右是因疾病診斷基準的閾值(又叫臨界值,是指一個效應能夠產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為了因應早期診斷與治療的目的而下調所導致的。
岡本醫師很勇敢地指了出來。他已經觸動了醫療經濟學領域的最敏感神經,恐會引起醫療維新的洶湧波濤。

  這本以「患者」為中心來考量患者最高福祉的準醫學教育書籍,不僅值得患者研讀,更值得第一線醫護人員,來共同學習岡本醫師的睿智及勇氣,早日啟動「醫為仁術」的台灣醫療維新運動!

以上摘自書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