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工作的台籍幹部稱為[台幹],尤其分部中國大陸居多,最近也有人笑稱"台灣人被幹掉"
如果你/妳想了解台幹在工作上~生活上~育樂上,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我短短的經驗,我很樂意分享!
如果你關心妳的另一半在大陸做什麼,或是妳即將派駐大陸,抑或是你是現在進行式,正在水深火熱之常駐中;還有正在猶豫又不要接受大陸工作,前幾篇文章都可以給您參考參考.
不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歡迎加入體驗喔! Life is just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Never try, never know.
經過一番渾沌與沉澱,嚮往禪式心法,樂活工作,希望分分秒秒都是精采時刻!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快樂可以多久
如果你要快樂一天, 去釣魚吧!
如果你要快樂一個月,去結婚吧!
如果你要快樂一年, 看可不可以繼承大筆遺產!
如果你要快樂幾年, 生小孩吧!
如果你要快樂一輩子, 也許幫助別人是不錯的想法!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Back to School season
就這樣天外飛來一筆讓我要上學去囉...
再跟大家分享念的東西吧~期待中
果然 命運是個很奇妙東西
只能用宗教來解釋...
多做善事 善有善報
馬上就 to 世界展望會捐了NTD3K.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CDS-Credit Default SWAP
什麼是CDS? Yahoo 找知識有一篇很棒的回答,來說明這偉大的衍生性金融商品.
Link
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2010 日本省親應援+東京迪士尼 之旅
因為日本姪女要升高中了,升學前有場重要的軟式網球賽,比完她就要從網球部引退了,所以特地飛去日本一趟!
既然去了日本,當然要帶小朋友去夢幻樂園-->Disney Land 還有全球唯一的Disney Sea.一起奔向童話故事的王國裡!那種回到童年身歷其境的感覺,就像去墾丁或是澎湖浮潛一頭栽進"Discovery" 世界!
自我感覺良好:)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liaomei825/zKolMG#
久久一次旅行 真的很棒!真的可以紓壓!當然銀行帳戶也會洩洪一下! 人生嘛!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一人一半才有伴 文∕王偉忠
文∕王偉忠
陶子重義氣,她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她要我談一談婚姻感情,就談吧!反正我也到了開口說話會帶點道理,但年輕人聽不進去的年齡。
我跟太太戀愛八年結婚,婚後十七年,總共認識了二十五年。這麼長的時間日夜相伴,身旁偶爾沒有她,感覺很爽,倘若此後一輩子沒有她,萬萬不可。
像前一陣子看到一則意見調查,問年輕女孩,家人、父母、孩子、老公與事業,如果硬要抉擇,會先放棄哪個?
女孩選了選,先放棄了事業,然後家人、父母,剩下老公與孩子難以抉擇,最後選擇放棄孩子、留下老公,理由是家人、父母、孩子最終都會離開身邊,但老公會是終身伴侶。很殘酷、但也很真實。
中國字的寓意深遠,「伴」,就是一人一半,湊在一起才完整。
現今許多人適婚卻不婚,老人家看了奇怪,過去從沒發生過類似狀況。這現象代表五、六十年來沒有戰亂、年輕人長大過程中享有家庭溫暖與親情支援,因此認為單身也能過得很好,不論敗犬或是單身貴族,不覺得非要個伴,是歷史上首度可以一個人過日子的平安歲月。衰老未至,沒有歲月的壓力,等年齡到了,開始覺得孤獨、害怕孤獨,想找個人分享,還是需要個伴。
若要進入婚姻,套一句不負責任的老生常談,要靠緣份,除了緣份以及感性的感覺,還要理性的選擇。婚姻確實需要理性,如果女兒論及婚嫁,我一定要求要看看對方家庭,什麼樣的家庭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當然,也有破碎家庭的孩子更努力維繫自己的幸福家庭,但一定要仔細觀察。
而另一個老生常談就是婚姻需要兩個人有相同的價值觀,但這不是說「我喜歡的你一定要喜歡」,而是「我不討厭你喜歡的」,就可以了,兩人可妥協,可退讓,願意試著接觸自己本來討厭的,看看是否真那麼不能接受,有這樣願意妥協的心情,比較容易維繫感情。
而婚姻與愛情最大的不同,在於願不願意改變。願意為了對方改變自己,是真愛,從頭到尾都不想改變自己,這段感情充其量只是對方愛你。
戀愛是短暫的交會後很想在一起而開始,很想閃的結束。開始時乾柴烈火,講究原汁原味,眼前的他什麼都好,是全天下最酷的、最美的,不需要改,但等到愛情疲了,才發現這人酷到不近人情、美得過於臭美、連刺青的位置不對,趕緊推給個性不合閃人。因此戀愛講究的是如何好聚好散
進入婚姻,當然還是會有許多衝突,學習重點是「相處的藝術」。男生該學的第一課就是上廁所必須掀馬桶蓋,一開始改變很不習慣,後來融入身體,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
但最近老婆說不只要掀蓋子,尿完還希望我拿衛生紙擦擦馬桶周圍留下來的「遺跡」,按照過去的脾氣,一定就「老子愛….」,但現在的我會聽太太的意見,因為「愛」字裡有個心,不是光用腦想著該送什麼禮物給她,要用心。
太太也改變不少,她不喜歡戶外活動,婚前知道我愛潛水、跟著背起十幾公斤重的空氣瓶跳進海底求生,這麼愛美的她怕晒黑、塗防晒油塗滿臉,一回頭、嚇一跳,怎麼來了個歌仔戲花旦跟我一起玩。
婚後我又想潛水,她就說「不必了」,理由是家裡有孩子,不宜從事太危險的活動。
以前一個人在台北發展,要自己照顧自己,還要爭名奪利,不自私很難在短時間之內成就自己。結婚之後學著喊太太的媽媽「媽!」,有食物,不能先放進自己嘴巴,要顧著妻小先吃。我開始懂得心疼與珍惜,因為太太很好,捨不得讓她不舒服、捨不得讓她傷心,這些捨不得讓我自然學會了讓、學會了愛,也自然的改變自己,從自私變成大方。
婚姻的路是每天類似的風景,同樣的過程、淡淡的,要相處得好,真得靠慧根,所以找對象不能光想找個腿長奶大的辣妹,或是像金城武的帥哥,要找個讓自己想起他來心裡甜甜的,回頭一看,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這就是最好的對象。
而所謂另一半,也不是一開始就契合,是在修正中不斷的磨合,你多一點我少一點,像拼圖一樣拼在一起,才能一起過一輩子。
當然,歲月無情,人生最終還是分離。像我媽媽十六歲嫁給爸爸,相守相愛了一輩子,爸爸十多年前過世之後,媽媽真像少了一半,常凝望遠方,像爸爸就在天的那一邊,令人感傷。但人生如果少了婚姻、少了隨之而來的酸甜苦辣生老病死,少了孩子延續家的價值與感情,真會少掉很多滋味。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江振誠:沒經過挫折的熱情沒有價值
料理沒有國界,只有詮釋方式的不同。江振誠如何以一個台灣人的身分,做出全世界都感動的法國料理?
印度洋上的六星級飯店Maia,是個私人小島的渡假村。客人多是歐洲皇室或富豪,到渡假村要先坐私人飛機到小島,再轉搭直昇機到渡假村。島上只有三十個房間,最多不超過六十個客人,每晚住房新台幣十五萬元起跳。
鏡頭繞到廚房裡,穿著白挺的廚師服忙來忙去的,多是金髮白膚的西方人,當中有個唯一留著黑髮小平頭的高大亞洲人,他是Maia的主廚,Andre Chiang。
Andre Chiang二十歲就是間五星級法國餐廳的主廚,曾經兩次被《時代》雜誌報導為「印度洋最偉大的料理」,Discovery頻道「二○○六亞洲十大最佳青年主廚」、頂級餐廳指南《Relais and Chateaux》「二○○六全球最佳一五○位主廚之一」。
Andre Chiang有個中文名字,叫江振誠,今年三十一歲,是在台北士林長大的台灣人。
面對理想:同學去玩,他去上班
這不是一個天才廚師的故事。
小時候,江振誠並不是生長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但是曾經在日本的中國餐廳工作十年的江媽媽,燒得一手好菜。
江振誠在學校裡,便當永遠是最大、最豐富的。江媽媽絕對不蒸便當,都是吃飯前三十分鐘,她在家裡馬上炒,騎摩托車送到校門口。
每天吃飯的時間,就是江振誠最滿足的時候,「料理是一個東西Complete your day,讓你覺得今天是很完整的,是一個最原始的感動,這是讓我想當廚師的原動力,」他說。
江振誠從十三歲就在各大飯店打工。高中時,江振誠念的是餐飲管理,每天下午四點下課,他跟同學坐同一輛公車到台北北門。但江振誠總是先下車,因為他是要到希爾頓上班,同學是要去西門町玩。
前後在希爾頓、亞都麗緻工作的歷練,江振誠二十歲當上西華法國餐廳的主廚,是有史以來台灣最年輕的法國餐廳主廚。
「他對自己的專業有無比的熱情,極富創意和品味,」西華飯店總經理夏基恩(Achim V. Hake)對江振誠印象深刻。
命運在他二十一歲那年來扣門。
當時,西華每年有一次到二次,會請法國有名的廚師來做示範。江振誠想盡辦法邀請當時南法最偉大的廚師Jacques & Laurent Pourcel兄弟來台灣,Pourcel兄弟過來之後,江振誠跟他們共事十天。
十天過後,Jacques & Laurent Pourcel就問江振誠,「你要到法國嗎?」江振誠也什麼都不怕地就說,「好啊!」
當時江振誠一句法文也不懂,Jacques & Laurent Pourcel一句英文也不會講,都是靠翻譯溝通。
但是江振誠覺得自己可以勝任,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到。「在台灣人家說你很棒、你做得很好,你習慣了這種掌聲,」江振誠說。
江振誠不知道接下來還要做什麼,要往上爬到哪裡?「在台灣,如果我二十歲是這樣,那我三十歲要做什麼?接下來是很有限,沒有太多往上再突破的機會,」他思索著。
江振誠把摩托車賣掉,所有的積蓄十五萬帶在身邊,重新開始。
到了法國,江振誠每天工作十六到十八個小時,只睡三到四小時。第一年一毛錢都沒有,只有個睡覺的地方,沒有冷氣,沒有暖氣。江振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上班,因為一休假吃東西就要靠自己。
工作上辛苦之外,壓力最大的是在Jacques & Laurent Pourcel旁邊,有太多的精英。能進到這間米其林三顆星餐廳工作的人,都是千挑萬選精英中的精英,「我根本連洗菜都洗不過人家,」江振誠說。
江振誠是唯一的亞洲人,其它全部是法國人。所有的人都在看,為什麼這個黃皮膚的人可以在這裡工作?他有什麼能力在法國工作?
上班的時候,主廚已經罵到臉紅脖子粗,但是江振誠一句話也聽不懂,主廚已經捶桌子了,但他還是聽不懂。「你很急,你就快崩潰了,但是你還是聽不懂,他要什麼你不知道,我覺得那是最可怕的,」江振誠說。
那一年,江振誠瘦十六公斤,他吃得很多,但是精神的壓力,讓人瘦得很快。
面對成就:成功很難,不斷成功更難
當所有法國人都用異樣的眼光在看江振誠時,Jacques & Laurent Pourcel的感受比江振誠更大,但他們從來沒有說過要江振誠走路。
「他都沒有放棄了,為什麼我先放棄。他都沒有說話了,我怎麼可以說,我不想做了,」江振誠說。
從法國人身上,江振誠學到一件事。Jacques & Laurent Pourcel在南法一個小鎮長大,十五歲學做菜,二十三歲開這個餐廳,十年後他們是南法最偉大的廚師,《米其林指南》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三顆星法國餐廳主廚,這是全歐洲廚師的最高榮譽。
但到現在為止,Jacques & Laurent Pourcel也是一天十六小時待在廚房中,做他們十年前在做的同一個動作,「成功很難,不斷成功更難,你可以看到他們引以為傲的堅持,」江振誠說。
五年的磨練過後,二十六歲的江振誠晉升主廚,代表Jacques & Laurent Pourcel到東京、曼谷、新加坡、上海開系列法國餐廳,負責籌備、訓練人員。
帶領一群比他年紀大、資歷比他久的世界廚師做法國菜,江振誠除了能說四國語言(中文、日文、英文、法文),更重要的是廚房沒有太多其它的情緒,只有「專業」二個字。「今天這個菜好不好吃,是騙不了人的。不管你有五年、十年、二十年經驗,東西一炒出來,馬上就知道,」江振誠說。
面對挫折:只要是對的,就跟牛一樣一直做
可以說江振誠很幸運,躍上國際舞台,似乎就是機緣巧合。二十一歲的他一句法文都不會,就被Jacques & Laurent Pourcel欽點到法國工作。
但在這之前,江振誠已經有近十年的廚房經驗,他每天打二份全職的、八小時的工。
Jacques & Laurent Pourcel來台灣時,要江振誠早上五點來,他就五點到,工作到隔天早上,沒有一句怨言。
「我一直不覺得我是個天才型的人,我很努力,非常努力,」江振誠形容自己,「我是金牛座的人,很固執,自己認為是對的,就一直做,跟牛一樣。」
機會來時,江振誠不會先想這個工作是不是很辛苦,能帶來什麼回報,只要他覺得這件事是對的,他就做。「不能通過挫折考驗的熱情,沒有價值,」這是江振誠最喜歡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想做的事情,都有自己的理想,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通過挫折的考驗。」
現在江振誠每一、兩年才回台灣一次,每次回來只待一個禮拜。但台灣對他而言,是永遠的家,就像回到小時候,喜歡吃的東西還是蚵仔煎、甜不辣,「那些感動是不會變的,讓我充滿電,然後再出國,」江振誠說。
料理沒有國界之分。料理在不同國家,是當地生活的一部份,是在地的歷史、文化、態度跟溝通語言,「好吃的料理是沒有界限的,只是用不同的語言來解釋同一個字,」江振誠認為。
下一步,江振誠希望回掌歐洲市場,在法國料理的家鄉,做出連法國人都拍手叫好的料理。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90%的病自己會好
最近中了顏面神經麻痺,又開始關心"健康"起來,在公司的書局買了這本書
首先,他將「健康」與「疾病」的概念作了非常棒的詮釋。接著他將人類的疾病進行分類如下:
第一類疾病:看不看醫師都會自動痊癒(佔日本日常診療業務的7至9成)。
第二類疾病:看了醫師才會痊癒,不看醫師就無法痊癒。
第三類疾病:看不看醫師都不會痊癒。
自己覺得蠻有道理的跟大家分享與一起實踐.
他的其它大膽批評包括如下:
(1)患者等候三小時卻得到看診三分鐘;(如果你喜歡去大型(教學)醫院...)
(2)不太需要的檢查做了一大堆;
(3)高價及高科技的檢查做了太多;
(4)吃了一大堆不需要吃的藥物。
有沒有覺得心有戚戚焉!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膽固醇過高、肥胖、痛風、便祕、胃潰瘍、頭痛、腰痛、過敏、失眠、自律神經失調……這些佔門診百分之九十的病,實際上不必吃藥就會好,你能想像嗎?
岡本裕是日本腦外科醫生,同時專長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與研究。他最出名的就是「盡可能不開藥」,但他治療與給過建議的慢性病及癌症病患,復發率卻很低,這是怎麼辦到的?
本書在日本九個月就暢銷三十萬冊,是作者岡本裕醫師二十多年診療觀察的經驗結晶。他指出:當個「聰明」患者,比當個醫生眼中的「好」患者,你得到痊癒的機率更高。關於看病吃藥,他指出——
◎ 「好患者」就是會定期回診的病人,因為會替醫院帶來穩定收入。
◎ 不是不吃藥,而是吃藥要有期限,如果一直吃不好就要檢討原因。
◎ 血壓高未必需要吃藥,壓力大、作息亂才是腦溢血主因。
◎ 血糖標準降低,於是糖尿病患者暴增幾百萬人,但並非都需要吃藥。
◎ 膽固醇愈低愈好?其實膽固醇在二二○至二八○mg/dl的人,最長壽。
◎ 新陳代謝症候群根本不必看醫生。
◎ 連醫生都未必知道,腸子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
◎ 制酸劑並不能治療胃潰瘍,原因何在?
◎ 常吃頭痛藥會刺激交感神經,可能引發其他疾病。
◎ 腰痛別穿緊身搭,更別馬上貼痠痛貼布。
◎ 過敏、溼疹,不用擦藥膏,多攝取發酵食品就可以治好。
◎ 抗憂鬱藥物可能讓人更不開朗。
◎ 晚餐不要太晚吃,就能改善失眠。
岡本醫生提出幾點養生的好習慣。他說,想要不生病,最好能—
◎ 別讓養生成為壓力,再養生的食物,吃起來好吃才是最基本的。
◎ 量量體重,就能看出營養是否失衡。
◎ 坐姿不前傾,就能改善很多疼痛症狀。
◎ 按摩手指,就能維持自律神經的平衡。
◎ 按摩小腿部,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環。
◎ 按壓百會穴,刺激分泌內啡□,提高自癒力。
◎ 洗澡冷熱水交替,能遠離感冒。
◎ 把看電視改成每天散步一小時或六千步,半年體重九十變六十。
◎ 睡覺不只是休息,睡足七小時才能徹底修復人體自癒力。
◎ 不可以用病患的身分去看病,而要以顧客或朋友的對等身分。
◎ 聰明病患會設法讓醫生講出「因為你是私下問,我才會老實說」的醫療建議。
…………
這14種提高自癒力的生活習慣,有多達2400名癌症與慢性病患在使用,就算不全部執行,只做到六、七成結果一樣很顯著。他的臨床數據顯示:病患在淋巴球數的增加、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存活率的提升,都得到顯著的改善。
首先,他將「健康」與「疾病」的概念作了非常棒的詮釋。接著他將人類的疾病進行分類如下:
第一類疾病:看不看醫師都會自動痊癒(佔日本日常診療業務的7至9成)。
第二類疾病:看了醫師才會痊癒,不看醫師就無法痊癒。
第三類疾病:看不看醫師都不會痊癒。
岡本醫師將罹患第一類疾病的患者戲稱為「肥羊患者」、包括新陳代謝異常、過度壓力、不良生活習性、環境因素干擾,以及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諸多疾病。
岡本醫師的論點是:這些疾病不需吃藥,只要調控這些因子就能得到「體內平衡」而自癒。吃藥反而會破壞體內平衡、抑制腸內淋巴系統的正常免疫功能,進而阻礙自癒能力。
個人認為這個論點只能針對「環境因素」及「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第一類疾病的一部分有效而已。另外,岡本醫師所推薦的健康食品及益生菌在健康促進所扮演的角色仍然未定,需要更多的科學證據才能證明。
在我個人有限的知識中,認為人類的疾病繁多,其病因更是錯綜複雜,包括基因(先天性遺傳體質)、環境因子、感染及體內恆定狀態的破壞、自體免疫反應、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失衡……等眾多因素所引起。另外,還有更可怕的細胞基因突變所引起的惡性腫瘤在威脅我們。
現今的主流醫學的核心價值是「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但是對於患者的身心調適及生活品質的提升稍嫌不足。因此,每個時代在主流醫學之外都另有「替代醫療」出現,用來撫慰憂慮、徬徨、及無助患者的心靈。
現代醫學之父、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醫學院威廉.奧斯羅教授的傳世名言:「醫學是一門機率的科學。」至今仍是為醫療上的最高指導原則。任何疾病即使經過高科技的檢查、高價的3D影像分析、高明醫師的邏輯推理,所下的診斷及治療仍然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可見醫學仍有很多的盲點存在。
岡本醫師所指出的不用吃藥、只需維持體內平衡的第一類疾病,自古以來占門診患者的40%左右,另外30%左右是因疾病診斷基準的閾值(又叫臨界值,是指一個效應能夠產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為了因應早期診斷與治療的目的而下調所導致的。
岡本醫師很勇敢地指了出來。他已經觸動了醫療經濟學領域的最敏感神經,恐會引起醫療維新的洶湧波濤。
這本以「患者」為中心來考量患者最高福祉的準醫學教育書籍,不僅值得患者研讀,更值得第一線醫護人員,來共同學習岡本醫師的睿智及勇氣,早日啟動「醫為仁術」的台灣醫療維新運動!
以上摘自書序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人生啟訓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
夢想,工作與生活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工廠的假日晚餐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快樂文明的邏輯 ~侯文詠
物質文明的邏輯許應了人「擁有越多的物質、名氣、權力,
在這樣的文明裏,所有人都在競爭有限的資源。競爭的結果
因此,除了追求物質文明之外,我們還得有追求快樂文明的
快樂文明邏輯最精彩之處在於,如果我們想得到更多的幸福
更重要的是,因為這樣的成功是並不是以自己為中心,而是
在我看來,追求物質適度即可,就像喝汽水一樣,第一瓶固
說來這才是值得全力以赴的終生大事啊!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Dry Run Diary @ Cupertino
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人生五項修練
網路上看到人家寫的,跟大家分享一下人生觀中必須去修煉圓滿的五個重要核心,我覺得還蠻贊同的:
家庭:子女、父母、兄弟關係的互動、維持與安定,每個人首先要將家庭照顧好、安頓好,才能建立成功的人生。
事業: | 趁年輕多衝刺,要對國家社會有貢獻。 |
婚姻: | 有一天當我們退休時,會陪伴在身邊的就是自己的另一半,所以婚姻的經營是很重要的。 |
健康: | 許多人仗著年輕,不知道保養身體。我們如果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回饋父母、照顧伴侶、對國家社會做出貢獻、享受退休生活,我們就需要好的健康身體。 |
學習: | 活到老學到老,是人生重要課題,剛才前面提到的四種修煉,都要透過學習才能讓人生不斷精進,更上層樓。 又要飛了...再聊囉! |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為小孩準備怎樣的自己?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iPad 體驗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職場進化論:30難立-->35颳颱風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閱讀分享-我愛故我在

這是第101篇文章,來點有意義的吧!前幾周因為實在庸庸碌碌的忙,只好用照片寫日記.
所以為什麼相愛容易相處難!所以為什麼兩二人在一起久了一定會情淡,都有了答案。
因為,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神去愛一個根本不是我們想像的人;日後驚醒、掀開面紗一看,說不定,還正是我們最討厭的類型?難怪很多夫妻到最後會想殺了對方。
但戀愛的最美便是那初期曖昧不明時,一切都未知、一切都朦朧、有點故作鎮定,卻又興奮難耐,整夜讓自己睡不著的,不是真正的他的一切,而是那副因荷爾蒙強烈暈染的對他的想像。
所以,我們都愛上幻想、愛上猜測,愛上那個不真實的他。
原來,這就是愛的印象。
那麼,愛原來是那麼可笑、荒謬甚至精神錯亂不可理喻的行為?
或許,我們仍然有些能維持這場愛情的理性說法;比如說,他微笑的樣子很可愛、她身上的氣味很好聞、我們倆喜歡同樣的作家、他也喜歡Bali……等。
所以,別沮喪,愛上對方仍有些理性的原因。只是,比例較少。
愛不需要太理智,愛需要瘋狂的失控,只是,後果請自行承擔。
☆陶子經典語錄,讓妳更懂愛的真面目......
當妳看過、聽過、玩過、冒險過、失去過、得到過、控制過、失控過、野過、瘋過,妳才會甘願地去經營一段穩定的關係。
愛不需要太理智,愛需要瘋狂的失控,只是,後果請自行承擔。
知道有人深愛著自己是件幸福的事,但相對地,妳也必須為守護這份幸福而謹慎小心。
付出的不見得能收回,但在愛中,不付出一定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他媽的中國人對性的壓抑導致性知識貧乏真是害死多少男男女女!去!
上帝絕對是公平的,祂給了妳一些、也拿走妳一些;不能抱怨,只能努力解決,因為,困境讓人長智慧。
愛情是什麼?愛能永遠嗎?愛如果變質了,該怎麼辦?
陶子說:親愛的,讓我們一起修練愛!
其實她還有一部分談20-30-40 歲的Men and Women...很好笑的,去拿來看看吧!賣個關子!
☆愛是需要學習的事,請看陶子怎麼說......
20歲,先用妳的本性、野性去戀愛,縱然跌跌撞撞,也能從不同對象身上學習,修練更棒的自己。
30歲,能分辨男人的種類,也較能分配愛情在生命中的比重。擁有花樣年華般地自在自信自由。
40歲,積極地要讓自己更美、更能抓住生活中那稍縱即逝的歡愉,也找回了少女時代的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