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工作的台籍幹部稱為[台幹],尤其分部中國大陸居多,最近也有人笑稱"台灣人被幹掉"
如果你/妳想了解台幹在工作上~生活上~育樂上,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我短短的經驗,我很樂意分享!
如果你關心妳的另一半在大陸做什麼,或是妳即將派駐大陸,抑或是你是現在進行式,正在水深火熱之常駐中;還有正在猶豫又不要接受大陸工作,前幾篇文章都可以給您參考參考.
不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歡迎加入體驗喔! Life is just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Never try, never know.
經過一番渾沌與沉澱,嚮往禪式心法,樂活工作,希望分分秒秒都是精采時刻!
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Day 1 in 庫帕提諾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初春美國行~
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蘋果熱與皮克斯瘋 Apple & Pixarmania

老婆最近因為工作關係,希望可以確切掌握流行趨勢與發展,所以就到行天宮圖書館借了不少跟流行事物相關的書.自己因為被出差搞得團團轉,倒是忘記去圖書館借書來看這回事.
1955-1974─《我生平第一次見到電腦是在十歲或十一歲的時候…地點是在美國航太總署的研究中心。從此,我就迷上了這玩意兒。》 「一切在六十年代都開始改觀了...」
1976-1984─《蘋果:這樣的簡潔正呈現出了最根本的精巧。》
蘋果一號(APPLE I),第一臺蘋果電腦,已經等同創新的代名詞/ 蘋果二號:劃時代的一刻;個人電腦宣告誕生/ 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Mac/ 賈伯斯在自己《一手創造的環境裡》被打入冷宮
1985-1995─ 邁向新旅程…NeXT與皮克斯
三個月的短暫思考/ 總是懷抱著改變世界的野心:創造NeXT/ NeXT的下一步:軟體發展/ 藉著皮克斯,讓自己有點變化/ 同一時期,蘋果電腦…
1996- 2000─ 浪子回頭
頓悟的賈伯斯…但目光依然宏觀/ 戲劇性的一刻:NeXT併入蘋果電腦/ 蘋果電腦缺了賈伯斯,宛如泥菩薩過江/ 賈伯斯重返蘋果:時勢所趨亦或是精密算計?/ 比爾‧蓋茲:蘋果電腦的救命恩人?/ 代理執行總裁:賈伯斯《異於常人的思維》/ IMac:現代主義的象徵/ 溺水獲救的蘋果電腦
2000- 2003─ 數位革命
賈伯斯的全新大膽的挑戰/ MacOS X:NeXT的餘蔭/ ITools:免費的家用工具組合/ 第二款立方體造型電腦:令人驚奇的設計/ 全面進攻
數位音樂!/ 逆勢操作/ 皮克斯:大獲全勝/ 賈伯斯模式的交易/ Nemo:把獅子王拉下寶座的熱帶魚/ 振奮人心的結果
2004─ 史帝夫‧賈伯斯年
壓對寶/ Happy Birthday,賈伯斯先生/ 前途一片光明的蘋果新策略/ 蘋果電腦的未來
後記─ 誰是史帝夫‧賈伯斯?
史帝夫‧賈伯斯與史帝夫‧沃茲尼亞克/ 史帝夫‧賈伯斯與比爾‧蓋茲/ 史帝夫‧賈伯斯與創新能力/ 史帝夫‧賈伯斯與其他人/ 代替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15895602172@139.com
What day is today?
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洪蘭:年輕人不要只求溫飽-「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
突然看到下面一句話-「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覺得很棒,跟大家參考:
大學學測放榜,卻有一個比名不名校更大的危機存在台灣,如果對自己沒期望、對未來沒希望,台灣孩子畢業後,到底留下了什麼?(完整專欄,立即前往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9696)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一月八日演講說,「今天在教育上超越我們的國家,就是明天在競爭上打敗我們的國家」,他看到教育對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我們也看到了,但我們的教育制度卻像病入膏肓的病人,不知從哪救起。
有讀者投書質疑國高中為何要教這麼多、考這麼多,他問:這種教法除扼殺學生學習興趣,畢業後留下了什麼?
台大也有教授問:大學生為什麼不會思考?中學六年填鴨太久,學生進入大學已經麻痺,即便思考也是基本的趨利避害動物模式,而沒有「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那種為天下蒼生的豪氣,或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那種書生救國的抱負。這種對自己沒有期望、對未來沒有希望,實比名校不名校有著更大的危機。
最近有個學校學生作弊上了報,我朋友問他的孩子,「你會不會作弊?」他大聲說,「當然不會,因為我不在乎分數。」這話一針見血,學生會作弊是因能力達不到父母、老師要求,又不敢誠實面對,便只有作弊來逃避懲罰。作弊當然不對,但是我們是否也該檢討一下為什麼這麼重視分數?少一分為什麼要打一下?學習本有快慢,用同一把尺去評量所有的學生是否公平?
除了分數,社會對成功的定義也有偏差,一切用錢來衡量,沒給學生更高的人生理想。金錢不等於成功,金錢更不等於快樂,人只有做自己要做的事才會快樂,我們應告訴孩子:假如你每晚都睡得安穩,早上起床又對一天充滿期待,那這工作就適合你。年輕時別太重視金錢,要敢放手一搏,年輕不堅持理想,年紀一大,家累一重,就易對現實妥協,妥協會造成終身遺憾。
我們有時太用世俗的觀念來強求自己。有一次報登某人有志竟成,考了二十七次終於考上高考,我替他算一下:大學畢業二十二歲,當兵兩年二十四歲,考二十七次高考,豈不是五十一歲了?大好的青春都花去準備考試,沒做幾年,卻要退休了,豈不可惜?尤其是如果一直考不中,會不會是因為跟自己的性向不合?在德國,某科考試考了三次未過關,老師就會勸他去試別科,因為這表示他可能不適合這個領域。一個工作不管多有保障,不適合自己也是枉然。
年輕人要有志氣,不要只求溫飽,蘇格拉底說,「有用之人為生活而飲食,無用之人為飲食而生活」。其實在台灣只要肯做,都能出頭。有位更生人,出獄後從洗盤子開始,也洗出了兩家餐館。反而一再強調生活的保障會讓孩子失去追尋理想的勇氣,而蹉跎一生。
現在的知識經濟重視的是創意、創新和創業,但在講求變中有變的競爭力時,誠信仍是一切的核心,只有童叟無欺,生意才做得長久。今天要與國際競爭,最重要的仍是那個不要考試的誠信。
後記:在產線的感想,大陸那麼多人,要出頭真不容易.如果自己在大陸,說不定只是產線的小儸儸.在大陸的菁英,真的是菁英中的菁英.